改版中

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
    为了人类,人必须有对科学的研究,并且对科学做出定义!

首页 >> 曦朗文库 >>深度时评 >> 不是中国的知识短缺
详细内容

不是中国的知识短缺

——与郑永年教授商榷

李明

曦朗智库

 郑永年教授对问题的观察十分仔细,联合早报26日《中国正处于知识短缺时代》,开文以“供给侧改革”为例,对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,包括以上与实践的关系做了较详尽的叙述,得出:在中国,除了拼命炒作概念之外,几乎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在中国的环境中,供给侧改革到底是什么。

 接着,郑教授以医疗、教育和房地产为例,指出以上并非一般经济领域,而是社会领域,而中国,则很轻松地就把以上完全经济化和市场化了,由此导致了今天的无穷问题。郑教授的眼界随之放大,指出“有效知识供应不足不仅存在于经济学界,更包括政治学、社会学等几乎所有的学科”。他以“三个代表”、“科学发展观”和“和谐社会”为例,对理论和实践,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说明。

 在后半段,郑教授对实体经济与互联网、金融的关系也做了说明,大量的资本从实体经济领域流向了金融和互联网领域,不仅没有推动发展,反而扼杀着实体经济。在实体经济领域,中国所需要的是+互联网和+金融,而非互联网+或者金融+,否则就是本末倒置。

 郑永年的看法十分精辟,处于中国学者很难达到的水平,由此,他将问题的原因归结于中国处于一种知识短缺的时代。

 对前面的分析我基本赞同,但对他后面的结论却有根本的分歧。

 不是中国知识短缺,而是世界知识短缺,它是世界的问题,系统的问题。

 经济学是什么?说到底,它主要是人围绕经济,以经验和观察所做的揣测和想象,由此而形成的一个个所谓的理论,与现实人们对政治学、社会学等的研究一样,与科学不是一个概念,因此,在应对问题的过程中,几乎所有理论都处于一种顾此失彼的状况,这才是问题的根源。  

 经济学的研究从亚当•斯密算起,产生过许多主义,所谓主义实际只是人针对当时状况,以经验对问题做出总结然后提出的对策。所以,从那时起世界就是如此,情况一有变化,即告瓦解,包括所有新老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等,毫无例外,没有一个能逃出这一命运。

 2015年中国股市6月和8月的两次暴跌,学界至今没有给一个说法,16年开年又出现暴跌,以上已达世界关注的程度,但相对次贷、欧债等,它只能算一个不大的事件。回看次贷,在危机发生的时候,更是这样一种状况,学界的大腕没有人敢出来讲话,甚至不敢面见记者,所有人都一脸的迷茫。接着是欧债,所有国家的领导人都费尽了心力,以上,让人对经济学失去了信心。

 其实,即使是危机平息,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再现,一切都难以捉摸。经济学最耀眼的地方是根据统计做一些推算,但,那只属于浅表层的小九九,除此,就是在细枝末节上研究一点支离破碎,对略深一点的状况谁都说不清,所以,面对实际,总有想不到的事再次发生。无需再做举例,经济学的不济是肯定的。

 郑教授在该文中讲,“中国的很多研究者都有博士学位,但很多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实践经验。因为他们是典型的读教科书成长起来的,西方的概念有时候比西方人还玩得熟练,但对中国的实际则是外行”。

 顺着郑教授的话来讲,既然他们对“西方的概念有时候比西方人还玩得熟练”,说明他们缺的不是知识,而是能力。其实原因还在知识,是由这些人所学的知识不科学造成的。在硬科学技术领域为什么不是这一情况?那是因为人对物质、生命和医学的研究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,而对经济、政治、社会的研究是建立在经验和想象的基础之上的,所以,同样是读教科书成长起来的人,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。

 由以上得出一个结论,不是中国知识短缺,而是整个世界的问题,原因是人对经济、政治、社会的研究在根本上就是不科学的。

 在物质领域为什么新产品、新技术层出不穷,乃至让人跟不上所发生的变化?是由科学带来的。科学是什么?科学是以整体论、还原论等为指导对事物所做研究的一种方法体系,然后是由此而开展的活动。具体表现:从分子、原子、粒子等基础研究开始,一步步延伸到应用与实践。而对社会的研究,包括政治、经济等没有这个过程。

 也正是因此,科学不会有东方、西方的概念,它是一体的,是人类共同拥有的东西,只有政治、经济等才有东方西方的区别,原因在它们不是科学。

 以对人性的研究做一个举例,经济学有一个“经济人”假说,它是经济学的一个立论根本。实际上,随情况的变化,人的思想会跟着变化,人性也就会有不同的表现,这是现实同一理论在不同时间和国度会有不同反应的一个原因。

 市场经济到了中国,毒奶粉、毒饮料、毒食品;“蒜你狠”、“豆你玩”、“姜你军”等,一下子进入了市场,很多情况在中国变味,许多西方的经济学家惊呼,很多经过验证的经济学理论、办法在中国不灵了。实际,它是因为对人性的研究出了问题,人性的复杂到现在都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,哪里仅是“经济人”这么简单。管理学的研究,除了经济人,还有社会人、复杂人等系列假设,在这方面显然有很大进步,经济学没有这种研究,但至少可以借鉴,然,也没有人借鉴。这是经济学问题的出处。

 实际上同一理论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间,也同样是问题百出,情况一有变化,即告瓦解,以上在前面已经做了交代。人性研究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,事理是另一个方面,对社会研究的前提除了必须有对人性的研究以外,还必须有对事理的研究,与人性对应的研究是行为科学,与事理对应的学科是系统科学,经济学有与行为科学、系统科学的结合?没有,整个世界甚至连这样一个概念都没有。连人性和事理都不明白,如何研究经济、政治和社会?

 如果人对政治、经济等的研究进入了科学,思维方式和知识等所有与之相关的方面都会有一个根本变化,下面以自由与计划,市场和干预为例,对什么是科学,或怎样进行具体研究,做一个举例。

 以管理论: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属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,从百分百的市场到百分百的计划之间有无数种过渡形态,以科学,每一形态都各有功能,其相互间,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。 

 请注意:以管理论,从百分百的市场到百分百的计划之间有无数种过渡形态,每一形态都各有功能,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。

 ——衡量是否正确的标准,是看行政与实际状况对管理行为的需要之间是否匹配,匹配即为正确,不匹配即为不正确,乃至错误。

 相对过度的管治,需讲市场和自由,无论何时,都有很多东西不需要管理。但它不能成为一种模式,并不是所有方面、所有情况和所有的事都不需要管理,没有管理和计划,环境会受到污染,资源会受到无节制的利用和浪费,现实的情况是,人在很多方面都需有规划和计划,细微处,甚至一片草场能养多少只牛或羊都需有计划。

 与现实不同,以上属管理科学的理论叙述,与现实的各种思想、主义没有一点关系,是科学的内容。更广处,包括科学研究都需有科学的管理。 

 强调管治和计划,其本身是否也是一种主义?回答是否定的。

 管与不管,计划和没有计划,关键看行政与实际对管理行为的需要之间是否匹配,一切都是视情况而定的,且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。以上是一个规律,依此,在不同国家,不同时段,不同背景就会有不同的政策、制度出现,这才是科学。

 以上是以科学法则经系列研究得出的结果,名叫“动态能位匹配原则”,简称“匹配论”属“事理”范畴,不仅适用以上,包括大政府与小政府;公有制与私有制;民主与集权等,均应以该理论为指导,由此,人在很多方面都能打破桎梏。

 下面将这一理论的研究过程呈现给大家,以供人对科学做进一步的了解。

 行为科学有一个“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”,其中有一个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举例:

blob.png

 从以上可以看出,管理方式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,表现的是一个规律,在适应性领导的前提下,每一方式都是科学的。

 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,公有制或私有制,民主或集权,大政府或小政府,高福利或低福利,是否适应所有国家,所有年代,所有方面和所有状况?回答肯定不是!  

blob.png

 简单归纳整理:

 ①以上这些具体办法在两级之间均有无数种过渡形态;

 ②以上数值的每一变化,对管理的作用和功能都有所不同。

 ③人类应当做的是——将时间和精力用在每一方法具体功能的研究上来,包括数值变化导致的结果,然后列出系列办法,以应对每一状况。

 重复一遍:人类做的当是每一具体方法的功能研究,然后列出系列办法,以应对每一状况。 

 人如果能以以上方式进行研究,经济学、政治学等就会成为科学,以上说明现实不是中国的知识短缺,而是整个人类科学知识的缺乏,所有国家都没有科学的研究。由此,也就没有了西方经济学、东方经济学的区别。

 郑教授最后谈到智库,我认为很有意义,但也有不同的观点。

 他希望加强智库建设,认为“如果不能改革目前重于清谈的学院派,至少能够把学院派和智库分离开来,使得智库能够侧重于中国知识建设…”。而我认为,以上都必须改造,尤其是学院派从学校到学校的状况,而这并不仅是中国的问题,同样是一个世界问题。

 2016年1月28日 11:50:47

在线留言
发送邮件
联系我们:
联系人:李小明
职位:站长
联系方式:18616026287
手机:18616026287
暂无内容
还可输入字符250(限制字符250)
技术支持: 建站ABC | 管理登录
seo seo